首页 > 新闻中心

定制保温杯避坑指南(一)

杯中有故事,生活有温度,大家好,“董董讲杯”来了。随着保温杯市场旺季的到来,小编日常接触的业务询盘也逐渐变的越来越多,在这些询盘中小编发现一些朋友在定制保温杯时拥有丰富的经验,但也不排除不少朋友在定制保温杯中还存在一些主观上的误区,今天小编把这些年发生在水杯行业的一些故事分享给大家。

小编为了避免成为被告,所以小编在编写时不会使用真实公司名称与个人姓名,大家也全当小编自己编写的故事。做为成年人我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力,小编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后对大家定制保温杯时有一些帮助,避开一些坑。小编将分成独立的几篇内容给大家分享,每一篇一个独立故事。观看故事前,如果你在采购保温杯时也遇到了相似或不同的采坑故事,欢迎也分享给大家。

故事一:高端品牌的面子危机 - 采购员A(国际某知名水杯品牌)

对接人: 工厂业务主管&产品工程师

采购特征: 追求极致品质与品牌声誉,对材料、工艺、安全性要求严苛,订单量大且周期长。

(声明,声明:下面的故事小编尽量以第一人称方式为大家讲述,但这不是小编工厂发生的,故事内容也是小编听亲身经历者讲述的,小编不对内容真实性进行判断。)

A的踩坑故事:

某年,“我们”为旗舰系列定制了一批高端保温杯,主打“316不锈钢内胆,纯净无味”。样品完美,大货抽检也通过了常规测试。直到有个细心的质检员发现,有几个杯子的杯口在强磁铁下有微弱吸附感(316不锈钢应为无磁或弱磁)。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!工程师立刻剖解了几个杯子,震惊地发现:内胆杯底确实使用了316不锈钢,主体却是是304不绣钢,令人愤怒的是外壳竟然采用的是201不锈钢! 工厂为了节省那一点点成本,在肉眼难辨的关键连接处偷工减料。这不仅可能导致焊接处易腐蚀生锈,更违背了我们“纯净”的核心卖点!紧急召回、赔偿、品牌形象受损……代价惨重。

小编给出避坑建议:

材质报告要“解剖级”: 不光要整体材质报告,必须要求提供关键部件(内胆主体、杯底、手柄、外壳等) 的独立材质证明(如光谱分析报告),并明确标注材质型号。

QC随时检查: 大货生产期,安排不通知的突击检查,重点做材料测试和查看材料报告,看是否使用了合同规定外的材料。

多点位“体检”: 收货后,不仅测杯底,必须用专业设备(如光谱仪)对杯口、杯底、杯身等多处进行破坏性或非破坏性检测,让“李鬼”无处藏身。

定制保温杯避坑指南(一)

杯中有故事,生活有温度,用好水杯享健康生活。我们为全球超过100家公司提供贴牌代工业务,年生产各类不锈钢/塑胶杯壶产品超过300万件。尊承诺、守信誉、保质保量、按时交货是我们的服务原则也是我们的敬业承诺,东莞市展易日用品科技有限公司欢迎全球客商实地验厂深度合作。